跳转至

孩子只想听音频故事不想读书看书,怎么办?

本文首发洪恩儿童乐园

如今,好的儿童音频内容越来越多,轻松,有收获,孩子爱听。但有些父母发现,孩子迷上听书后就不爱自己读书、自己看书了,于是有些担心。

如果纯粹按字数或时长来说,听音频多些、阅读少些不是问题。如果是长篇故事、知识普及内容,读书远不如听书轻松高效,而大规模输入是很好的。尤其对于语言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,听觉输入既高效,又能辅助朗读、说话、正音。

这当然不是说听书可以代替读书,毕竟二者的作用和意义是很不同的,孩子不爱自己读书自然是个问题。可能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:

一是,可能孩子没有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培养阅读习惯,尤其是朗读习惯的过程,没有体会到读书的趣味。#

朗读是读书、看书的第一级台阶,孩子首先要学好朗读。

朗读有一个即时的听觉回馈,便于孩子自己随时调整读法,随时尝试新的可能性。通过微妙地调整和尝试,孩子就能把字词读音、词间停顿、语气语调读准读好;这些读准、读好了,就意味着他得到了好的理解。

传统上说读书“读通”了——通顺、不打磕巴,就等于“读懂”了。这是很有道理的。我们有时会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测孩子有没有读懂,这些问题如果问得不好,反倒会把孩子搞迷糊,因为理解问题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呢。请多听孩子读得怎么样,多观察孩子的表情,这样来判断孩子“读通”了没有,而提问则要谨慎。

可以找些孩子感兴趣的短小的材料,比如如童谣、儿歌、现代诗、短故事,字词和意思都要简单一点,带着孩子指读、大声朗读,字字咬住,停顿适当、清楚,语调自然、多样,读出朗读的趣味来。

这里要特别强调“大声”。大声就能获得更清楚的回馈,帮助孩子即时调校,从而读准、读好,还能调动孩子情绪饱满地读书。

家长首先要示范,要和孩子一起大声读。有时不妨用上一些夸张、“疯狂”一点的语调、表情;甚至一边读一遍做动作,近似于游戏+话剧表演。——在这样的语言游戏中,更能体会语言的微妙趣味。

第二种可能是,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过高,比如比照听书的难度、长度给孩子买书、安排阅读内容,就会使孩子畏难,让孩子失去信心。#

孩子听的能力大大高于读的能力。读的内容一定要合适,否则可能打击孩子的信心;刚开始不妨尽可能挑简单的。

篇幅和难度要合适。“听书”中常常是较长的故事和知识普及文章/讲稿,也较少字词句难易的问题,孩子自己读的内容则要篇幅短小、字词句简单,可以找一些绘本和桥梁书,还有上面说到的诗歌、短故事来读,让孩子每次读都有完成感、成功感,有跟听书不一样的收获,也就是获得上面说的朗读的感受和趣味。

风格也要合适。偏文学的,语言清通顺畅的,有韵的,会比较好读。而知识性的、说理的、语句长的,就会比较难。

当然,孩子间的差异很大,要让孩子实际体验体验才知道合不合适。不妨多带孩子到书店、图书馆翻翻书,找到他最合适的朗读书。

总之,一边可以大量听书,一边也要学好朗读,踩稳当了这读书、看书的“第一级台阶”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