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长时间盯着一个汉字,会觉得很奇怪,觉得不认识这个汉字?
这是本人在知乎的回答
为什么长时间盯着一个汉字,会觉得很奇怪,觉得不认识这个汉字?#
【回答】
“祸”兮?“福”兮?
好问题。
平时阅读,我们只是看字形甚至词形的轮廓、大样。英语阅读一般是看单词前后的字母和音节前后的辅音字母,这些地方在区别性上最重要。阿拉伯文甚至只记辅音,元音一般省略不记。这时字就是语语音的映射符号、编码,这样的阅读才可能有速度。
而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字,或者把一个字放大很多,就“进入”了一个字的里面,开始分辨部件、笔画及其关系。这时字是一幅图画。这反倒是我们平时不熟悉的。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字的另一个样子,所以会感觉陌生,吃惊,自我怀疑。
看(观察)字的内部结构和看(识别)字的轮廓——取得符号映射关系,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看。
下面是一些题外话——
儿童识字、写字也相应有两种。一种通过读书识字,认识字的大体轮廓。这种方法效率高。但写字的时候还得重新认识结构,也就是说识、写是分离的。另一种是一个一个字地讲,一个一个字地认,比如讲音、形、义,分析结构,现在很多字卡还讲字源、字理,识完就写。
我把前一种叫字外识字,后一种叫字内识字。前者识字速度快,以能够认读为标准,识、写两条线分离;后一种得细节,识写同步。
古代识字就是识、写分离的,通过“三百千”(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)集中地快速、大规模识字,一年左右认识两千字。另一方面慢慢学写大字,先写“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”这些结构、笔画简单的字。
小学语文课的识字,长期以来要求“四会”“识写同步”,造成孩子负担重,老师也叫苦不迭。识字进度慢,也影响阅读起步。“四会”指的是读、写、说、用,被称为“四座大山”。
不过,现在小学语文也有改变,识写有所分离,一课生字中不要求全部四会,部分只要求识记,以后再写。当然,因为积习难改,一线教学往往还是老样子。
还有,有些人认为孩子认字就要认大字,大一点看得清楚。其实不然,字大了,关注点就不同了,进入了字的内部。当然分析字理、结构时,字大一点方便看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