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写字笔记
毛笔带硬笔#
我教女儿写字,以毛笔字为正,为模范。硬笔字仿照毛笔字的笔意。
写毛笔字更好讲解,但麻烦得多,所以写得少。
大字#
现在语文教材和作业本上的字格,大约低年级是1.4厘米见方,中高年级1.2,孩子写铅笔字也常常出格。我猜这是物质贫乏年代的产物。
练习写字,格子大一点好。硬笔可以大到2.5厘米见方。当然,跟笔画的粗细也有关系。
我做的系列小学书写材料里面,有1.2、1.4、1.6、2.0、2.5五种尺寸的空白格子纸。
写毛笔字,通常称一寸见方以上为大字。练习阶段还要更大一些好。
总之,写字的大小、格子的大小,要以方便孩子把握为度。
花笺#
为了让女儿抄诗,给她买了漂亮的花笺。 各种漂亮的笔、橡皮、笔记本一样,可以激发孩子写字的兴趣。
戴帽穿靴#
教孩子写字,先打了两个比方:
一个人,只要戴一顶好看的帽子,或者理一理发型,再穿一双合适的靴子,使两头齐整、精神,中间穿的是破衣烂衫也没关系,还显得酷。
又,桂林老家有“糖甘蔗,两头齐”的说法。糖甘蔗的根味甜,但须多质硬,尾部则淡水无味。街上卖糖甘蔗的,会把两头都削成一样的尖形,这样至少看起来,首尾互相帮衬,整体感觉好多了。
写字也是这样。一个字,尤其是一个笔画,起头和收尾最重要,要有模有样有精神。
平时指导孩子写字,提醒最多的就是戴帽穿靴。
她的语文老师会评判学生的字“写飞了”,说的大概也是这个问题。
七步写字法#
戴帽穿靴还不够具体,实际上讲的主要是起笔和收笔。
孩子上幼儿园的的时候学过“七步洗手法”,印象还深刻。所以我仿照着把毛笔字一笔的书写过程划分为七部,称“七步写字法”:
- 入:逆锋入笔,通常是十、十一点方向。可省略
- 铺:铺毫,夹角可锐可钝
- 正:稍稍回正笔锋,收拢笔毫,确保能中锋行笔。这里容易忽略,要常提醒
- 行:行笔
- 挤:在与正笔方向对称的方向,推挤出一个小角,使收笔方正。这里容易忽略,要常提醒
- 铺:铺毫,方向通常跟第二步平行
- 回:回锋收笔,方向常跟入笔接近(或对称)
以上是我头脑中的思路,对孩子通常是:
- 画一个行笔路线示意图;
- 示范书写;
- 一边写一遍念:
- 一,二,三,四,五,六,七;或者:
- 入笔,铺笔,正过来,想着目标行笔,挤一下/挤一个角,铺笔/顿笔,回锋/收笔。
- “带帽穿靴,七步写字法。”这是小结
孩子写的时候,我也常在一边这么念叨。直到她熟练、烦了为止。
孩子印象深刻,记得牢,笔画很快就有模样了。
横翘竖波#
横画常分两段,上横多翘或平,下横多平或覆; 竖画常分三段,或s或反s。
以上只是大体上看。 实际上,起笔、收笔中还可能有多个波折;更不用说用行、草书笔意。 见褚遂良《大字阴符经》。
抄诗#
很难让孩子情愿地跟我学写字。 她不爱听解释和指导。这些说起来确实比较琐碎、啰嗦。 最近妈妈让她每日抄一首古诗,我就想先写一遍给她看,让她随意评论。 然后她自己写一遍。
这样也不容易。 今天写《元日》。不等我开始写,她就写完了,也不愿看我写。 我写完给她看,她说:“太乱了!也不找一张干净的纸来写。” 她用花笺抄诗,而我写在一张废纸上,确实不对。
就这样吧。技能练习,能让孩子多练最重要。
2023-01-02
大概是去年,孩子写过一些书签,抄的是格言警句,颇有兴致。
2023-01-07
书论指向特例#
书论看起来是在概括,其实往往指向个别现象、特例、倾向;看起来有逻辑,其实不可能严密,只是想更显明。因此不能说反着它说、它的反面就不对。
当然,如果能破除逻辑幻象,更多地示范,或以现象为中心,自然要好得多。
这不等于说不能总结出一些“最佳实践”,一些行之有效的习字范式。
2023-01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