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答问

如何看待鲁迅先生提出要废除汉字?

【回答】

对于历史,我觉得重在记忆并思议细节,避免简化,谨慎于评价和分派罪责。俗话说,“只要记,不要气。”

一战以后,全世界的社会改革运动变得激进起来,革命频发。而语文现代化首先是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,其次才是语言文字学术上的思想潮流;所以难免激进。逻辑是这样的:社会、国家落后<-思想文化落后<-教育不普及(核心指标是民众的识字率)<-语言文字不便于读写(具体到中国主要是国语不同意、言文不一致和文字繁难)。从当今然的视角看,是不是也可以说:因为社会、国家落后,导致教育不普及,导致学术、文化落后(语言文字落后)?其实这些因素是纠缠、一体的,勉强说的话,就会碰到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。

任何时代的人都一样,一说到国家全体的荣誉、富强和未来,总免不了嗓门增大,血压升高,心绪难平。尤其是当你似乎看见了,可以通过某种四两拨千斤的行动,让这个国家焕然一新的时候。

中国曾经似乎看见的榜样是土耳其。1922年土耳其开始文字改革运动。在凯末尔总统的强力推动下,1928年11月,安哥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废止阿拉伯字母、改用拉丁化“土耳其新字母”的议案,规定次年起公用领域一律实行;个别手写领域宽限至1930年6月1日,以后再用将受刑事处分(科学研究、古籍再版等除外)。当时,一些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者对土耳其决绝的文字改革举措欣羡不已,并盼望出现中国的“凯末尔”。

纯从事后诸葛亮/当代人的视角来看,可以看出,语言文字改革并没有那么重要。中国(包括港台地区),以及对中国文改影响比较大的日本、朝鲜半岛、越南、苏联、蒙古国、土耳其,还有采取实用主义、跟随策略的新加坡,后来的情况跟语文改革的成功、彻底与否,有多大关系呢?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