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字源字理(累积更新)
这是为《幼儿识字90天:认识书中80%的汉字》字理栏目准备的材料。只完成了一部分,并且是初稿,文字未经细审。想着继续完成遥遥无期,暂且发在这里。
101 我#
象形字。像一种类似斧子的带齿的武器,也就是“锜”。借来指“你我他”的“我”。
一般来说,两个词发音相同或相近时才会借用对方的字。
101 有#
会意字。“又”(手)拿着“月”(肉)。表示持有。
101 一二三四#
指事字,计数符号。
101 家#
会意字。上面的“宀”(mian2),表示房屋。下面的“豕”,是“豭”(jia2)的省略,指公猪。本义是养猪的屋子。
101 里#
会意字。上面是田,下面是土。指人居住的地方。
这是邻里、故里的里,原本跟里外的“里(裏)”不是一个字,简化后合为一个。
102 人#
象形字。像人侧面的样子。
“人”做偏旁时,一般写作“亻”,叫“人字旁”。
古文字常常不以左右来区分。
102 儿#
兒(儿),象形字。像囟门还没有合拢的婴儿。
在字中做部件的“儿”常表示“人”,如“光、先”等字。
102 子#
象形字。像婴儿的样子,头大,下身裹在襁褓中,看不出双腿的样子。本义是婴儿。
102 公#
会意字。上面的“八”表示平分;下面的“口”表示装东西的器皿,后来写作“厶”(私)。
102 女#
象形字。甲骨文,像女子双手在胸前交叉,屈膝跪坐。本义指女性。
103 花#
𠌶(花),象形字。像一朵花的样子。“𠌶”是“華”(华)的初文。“花”是“華”的俗字。
103 开#
開(开),会意字。外部是“門”(门);内部,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门栓,下面的“廾/𠬞”(gong3)表示双手拿掉门栓。本义是开门。
103 了n#
103 看#
会意字。上面是“手”,下面是“目”。表示用手遮光,向远处望。
103 来#
來(来),象形字。像一棵长了穗的小麦。古人认为小麦是天赐的吉祥作物,所以也加“夊”(朝下的脚,表示“来),变成“麥”(麦)。本指小麦,又表示来往的“来”。
103 去#
会意字。上面的“大”指人。下面的“口”指人住的地方。本义是离开。
104 听#
聽(听),甲骨文,右边是耳,左边是两个口。后来变成耳、悳(心意正直)和声旁“𡈼”,表示耳朵听到声音,心里也有领会。
在古文字中,“听”是笑的样子,在简化字中用来代替“聽”字。
104 喜#
会意字。上面是“壴”(zhu4,“鼓”的初文),下面是“口”,表示击鼓欢笑的意思。
104 也n#
会意字。上面是“口”,下面是“乙”。表示说话停顿。
105 画#
畫(画),会意字。金文,上部是“聿”(手执笔),下部是“田”。表示划分田界。“画”本是俗字,现用作规范字。
105 在#
会意字。从才,从土。表示存在。在与才,最初是同一个字;“才”是草木初生的样子。
105 学#
學(学),会意字。“𦥑”(ju1)是双手,“爻”是算筹,后又加“子”,表示用手教孩子演算等事,也表示学习的过程;“教、学”最初是同一个字。“宀”表示房子。
105 习#
習(习),甲骨文是会意字,从羽(翅膀),从日(表示天空)。后来日讹变为白,或自。本义是鸟儿不断扑扇翅膀,反复练飞。
105 书#
書(书),甲骨文是会意字,从聿(手执笔),从口(表示器物)。意思是用笔在器物上书写。口,后来演变成声旁“者”,或省写作“日”。
105 什n#
105 么n#
105 得#
会意字。甲骨文从又(手)持贝(钱币)。表示得到一些东西。后来又加彳(chi4,道路),“又”则变成“寸”(也表示手)。
105 好#
从女,从子。本义是女子。引申为美善的意思。
106 不#
象形字。像花托。是“柎”(fu1,花托)的本字。借指不好、不多的不。
106 小#
象形字。像沙子等细微的东西。原本跟“少”是同一个字。是“沙”的初文。
106 进#
進(进),会意字。从止(或辵,表示行走),从隹(短尾鸟)。鸟走起来只能前进,不能回退。本义是前进。现简化为“进”。
106 快n#
106 能#
象形字。像动物熊的样子。本义是熊。借指能力、能够的能。又加灬(火)表示熊熊大火的“熊”,也指动物“熊”。
106 方#
象形字。像起土的大耒(lei3,如锸的农具)。引申出方圆的方、方向的方等意义。
107 朋#
象形字。像两串贝。是古代的货币单位。在古代,志同道合的人叫友,在一个老师门下同学的叫朋。
107 友#
会意字。从两个又(手),表示两只手一起用力。有时加“口”。本义是互助。后泛指朋友。
107 月#
象形字。像弯月。
字中的部件“月”多数时候表示“肉”,如“腿、脚、脸”等字中,这时也叫“肉月旁”;少数时候表示月亮的“月”,如“明、朝”等字中;也有表示“舟”的,如“服、俞、朕”等字中。
107 两#
会意字。像两个相同的东西(有人认为是钱币)并排。本义是两个。
107 她#
形声字。从女,也(它)声。20世纪初仿“他”字而造,指女性时专用。古代也有“她”,是“姐”的异体字。
107 树n#
108 生#
会意字。上面是草木,下面是土地。本义是草木生长。
108 气#
象形字。像云层。本义是云气。古代一般借“氣”(本指送给人的粮草)来表示云气,简化后用复用古体的“气”。
108 见#
象形字。像人形,而突出眼睛部分。本义是看。
108 要#
会意字。金文,下部是女;上部外边是“𦥑”(ju1,双手),中间的“月”即胸。表示女子两手叉腰。是腰的本字。
108 没#
会意兼形声字。右边是表意兼表声;上部是“回”(洄水涡)表示水深,下部的“又”(手)表示入水捞东西。后又加水旁。本义是沉没。
108 笑n#
会意字。帛书从艸(草),从犬。会意不明。
108 很#
会意兼形声字。右边的“艮”表示回头瞪人,是“见”的反文。后又加形旁“彳”(道路)。本义是违逆,不顺从。
“狠”也是“艮”的加旁分化字。
109 西#
象形字。像鸟巢。或又加装饰表示鸟。是栖的本字。本义指鸟栖息。
太阳西落时鸟归巢栖息,所以后来专用来指西方的“西”。
或说像编织而成的装东西的容器,是表示物品的“东西”的“西”的来源。
109 瓜#
象形字。像藤上的瓜。
109 拿#
会意字。从合,从手,表示握持。是“挐、拏”的俗字。
109 些n#
109 土#
象形字。像地上的土堆。是土地神“社”的本字。
109 水#
象形字。像河流。本义是河流。在字中做部件时,可能变形为“氵、氺”等。
110 几#
象形字。像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倚靠的用具“几”(ji1)。在简化字中,也用来代替“幾”(ji1,ji3)字。
110 天#
象形字。像人形,而突出头部。本义指人的头顶。
110 面#
象形字。中间是目,加上轮廓,表示人脸。
在简化字中,也用来代替面条的“麵”(面)字。
110 又#
象形字。像右手。是“右”字的初文。
在字中作部件时也写作𠂇、【尹-丿】。
110 时#
時(时),金文,会意兼形声字。下面是日,上面是之(走),表示太阳运动的过程。后加寸,演变成从日,寺声。
110 心#
象形字。像心脏。
在字中做部件时,也写作忄、㣺。
111 字#
会意兼形声字。外边是人,突出分开的两腿;腿下是“子”,兼表声。外部后来演变成“宀”(表示房子)。本义是生育。
古人把最初的象形字叫“文”,由文“生”出的才叫“字”。
111 自#
象形字。像鼻子。本义是鼻子。
111 己#
象形字。像用绳子与丝缕穿插、编结的样子(以防丝缕散乱)。本义指编结、系联、约束丝缕的绳子。是“纪”的本字。
111 名#
会意字。从口,从夕(表示黑夜)。指在夜里看不见人,只好称呼名字。本义是人名。
111 草#
会意兼形声字。从茻(众草),从早(指栎实);早兼表声。本义是栎实。后借指草木的草(艸)。而用皁、皂指栎实。
111 鱼#
魚(鱼),象形字。像鱼。
下面的“灬”表示尾巴,在“燕”字中也是这样。而在“黑、热”等字中则表示“火”。
111 鸟#
象形字。像鸟。最初“鸟、隹”是同一个字。或认为“鸟”是“雕”的初文。
112 口#
象形字。像人的嘴。
在字中做部件的“口”,不一定跟人嘴有关。
112 只#
隻(只,zhi1),会意字。从又(手)持隹(鸟)。表示捕获一只鸟。本义是一只鸟。
“只”从口,下面是表示出气的样子。本是句末的语气词。后来也用来代替“衹有、衹能”的“衹(只)”;在简化字中还用来代替“隻”。
112 耳#
象形字。像人的耳朵。
112 手#
象形字。像人的手掌。
在字中做部件时也写作“扌”(提手旁)、龵【字体可能有问题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