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却是石榴知立夏,年年此日一花开:立夏的字

本文首发洪恩儿童乐园

按照中国的老习惯,从阳历5月5日前后的立夏节气开始,夏天就算到了。

不过我们的国家很大。如果按气候学的标准,气温稳定到22℃才算夏天。那么立夏时,夏天大概刚走到广西和湖南之间呢。

而生活在华北的人们,从这一天起会明显感受到,天气渐渐由凉爽变为炎热。于是,在早晚之外,便要换上单衣了。

古话说,“春生夏长”。艳阳高照,草木忙谢去它的花朵,结上它的子,抽条添叶,渐成绿荫。也有喜热花迟的,比如石榴:“却是石榴知立夏,年年此日一花开。”(杨万里)

草木从来不嫌热,不像人,贪爱春、秋的凉快。

不过很多孩子是跟草木站在一边的。对他们来说,跟一棵树、一棵草一样,夏天也是难得的疯长季节。

乡村孩子可以撸起袖子,上山摘果,下河摸鱼。城里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天地,也可以去游乐场,到公园,上球场,放开了疯跑疯玩。因此,所有孩子都将一年一度地把自己晒成“炭”(tan)。——每次我跟女儿讲,欧美白人爱把皮肤晒黑装有钱,都能把她逗乐。

在这春夏之交,在“五一”长假前后,家长们可以结合孩子最近的见闻和感受,跟孩子一起读一些跟夏天有关的诗文,讲一些跟夏天有关的字。

讲字#

#

金文“夏”,象形字,是个有头有脸、双手双脚的人形,还特别强调了脚板子。古人是不是要描绘一个正大魁伟、步履稳健、让人肃然起敬的人呢?

“夏”最初是指“华夏”的“夏”,是古代汉族的自称。《说文》上讲:“夏,中国人也。”那时候的“中国”,近似于“中原”的意思。

另外,“夏”也有“大”的意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在这里,“夏”和“假”都是“大”。意思是说,夏天到时万物长大,所以叫“夏”天。

flowchart LR
A((夏)) .-> |"“中国之人”"| B(华夏)
A .-> |大| D(夏天)

“夏”字下部是倒过来的“止”,朝下的脚。包含部件“夂”的常用字还有不少(字理上不一定相关):

1
处麦备复条冬各

#

華(华)

金文“華”(华),会意字。上面表示草。下面是一朵很形象的花,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梗,一样都不少。本义就是花。而“花”原本是“華”(华)的俗字,现在也用作正字,跟简化字“华”并行。

“华”又用来指中国,也就是“华夏”的“华”。孔颖达说:中国礼义盛大,所以叫“夏”;文化繁荣,所以叫“华”。

flowchart LR
A((华)) --> B((花))
A .-> D
B .-|繁荣| D(华夏)
B .-> E(花朵)

含“日、火、灬”的字#

这是甲骨文的“日、晶、星”三个字。

日是一颗大恒星,光明万丈的大火球。

星也是火球,只是看起来太小。小而多,也自灿烂。

孩子们都会唱“小星星,亮晶晶”。其实“晶、星”同源。应当是先有“晶”,既指星星,也指星光璀璨的样子,后来再加上声旁分化出“曐”字,又简化为“星”。

包含“日”这个部件的字还有很多(字理上不一定相关):

1
是时明间阳春晚晨暖显景暗普晃映

除了可以沐浴太阳和星星的光辉,聪明的人类还可以给自己取火,这就比用天火自信、自由得多了。

flowchart LR
A((火)) --> B{{灬}}
E --> G((昭))
G --> H((照))
B --> H
I((人)) --> D
D{{儿}} --> C
A --> C((光))
C --> F((晃))
E((日)) --> F
J((召)) --> G
K((刀)) --> J
L((口)) --> J

“灬”是火的异体。

请注意,“燕”字底下的“灬”是燕子尾巴的形状。在繁体字的“魚”中,也是鱼尾巴;而在繁体字的“馬”中,则是马腿。

下面还有一些含有“火、灬”两个部件的字(字理上不一定相关),可以跟孩子读一读,说一说。

1
秋灯伙烧炮烟灰灵点黑然热烈熊照熟

“然”是形声字。声符“肰(rán)”,意思是犬(狗)肉。加意符“灬”就表示燃烧。后来可能是“然”的意思太多了,负担太重,所以又加上一个“火”,分化出专用的“燃”字,本字“然”就不再表示燃烧的意思。

“熊”是形声字,本义是熊熊大火的样子。下面的“灬”是大火,而不是熊脚熊掌。它的声旁“能”才是大狗熊的“熊”的本字。瞧,张着大嘴,挺凶的样子。圆圈是身体。右下是四条腿。右上是短尾巴。那左上是什么呢?不清楚,也许是从熊的小耳朵讹变而来的。

熊很“能”干,爬树、捉鱼、掏蜂蜜、掌掴大老虎都在行,真是粗中有细,可甜可辣。熊看起来憨憨笨笨,还有些小谨慎,因此被人瞧不起,说是“熊样儿”。

读词语#

可以读一读前面提到的词句:

1
2
3
4
5
6
7
立夏  夏天  春夏之交
却是石榴知立夏,年年此日一花开。

华夏
夏,中国人也。

能干  熊样儿

还有些有趣的俗语、谚语。

  • 立夏立夏,站着说话。
  • 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
  • 井蛙见天小,夏虫不知冰。
  • 夏至白天最长,冬至白天最短。
  • 冬走十里不明,夏走十里不黑。
  • 春雾风,夏雾热,秋雾连阴,冬雾雪。

[“立夏”句]是说立夏后就得忙农活,忙到连坐下说话的时间都没有。

根据一些别名、异名词典,“日”的别称多达180多个。摘选几个简单、有趣的,可以让孩子读一读。

1
太阳  太明  大明  金乌  灵乌  金鸦  红鸦  东鸟  火镜  红镜  宝镜  火轮  红轮  金轮  飞轮  日头  日头爷

神话中传说太阳里面有“三足乌”,所以用“金乌”“金鸦”一类的词来指代太阳。

听读诗文#

最后可以带着孩子读一读下面的儿歌和古诗。

夏天到#

夏天到,荷花开。
荷花红,荷花白。
风儿轻轻吹,
蜜蜂蝴蝶都飞来。

立夏#

[宋]陆游

赤帜插城扉,东君整驾归。
泥新巢燕闹,花尽蜜蜂稀。
槐柳阴初密,帘栊暑尚微。
日斜汤沐罢,熟练试单衣。

古诗以读为主,朗声读,读通顺,读熟,自然就能读出趣味。家长可以给孩子串讲大意,但不必逐字解释,除非孩子主动问起。大意如下:

红艳艳的太阳(赤帜)照耀在城门上,好像给城门插上了红旗。——这是夏天的主人太阳给春神(东君)送行的仪仗。春神整理好车马,准备回去了。——今天是立夏节气,夏天到了,春天要走了。 时光过得真快,燕子今春来时做的泥窝还是新的,而一窝小燕子已经叽叽喳喳,吵吵闹闹。百花尽谢,蜜蜂少见了,成了稀客。 而槐树、柳树最近才长得茂密些,刚刚有了自己的树荫。我拉上帘子遮阳。但阳光照在窗(栊[lóng])上、帘上,只感觉到些微的暑气。 夕阳西下,洗澡沐浴之后,我把熟绢的单衣拿出,试穿起来。

亲子伴学法#

讲字理可以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,强化理解和记忆。不过,有很多字的字理还没有研究清楚,又有很多字是世代讹误,或者干脆是有意改造而形成的,没法从现代字形上直接看出;看起来相同、相近的部件,来源可能不同,意思不一定相关。比如“最”,上面既不是“日”,也不是“曰”,而是“冃”(mào),也就是“冒、帽”。

所以家长讲字理的时候,只讲自己能查到资料、并且理解的那些字或字里的某个部分,即可,不要字字都讲,每个部件都讲。为了讲全、讲透而勉强地讲,反倒更容易搞错,误导孩子。

当然,发散地思维,说说自己的猜测、想象不是不可以,而且是好的。这时可以用上“我觉得”“这里好像”“这里是不是”这样的提示语,既可以引导孩子展开想象,也能传达坦白诚实的意思。

孩子讲的时候,正确的地方、有趣的地方应多鼓励;不对的地方,家长直接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;不确定对不对的地方不必多说。总之,要正面引导,减少头绪,避免打岔。

评论